IDE 套件 - 我的工作环境(二).

简单地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电脑的工作环境以及配置。这一部分是主要对应的是开发的工作环境选择。

我的硬件配置:New Surface Pro 128GB / 8GB

JetBrains 全家桶

JetBrains 全家桶是我目前主要使用的 IDE 系列之一,我主要用的是 PycharmCLionIDEAGoland 这四个 IDE。我选择它们有以下原因:

  • 对学生免费,只要拥有 edu 邮箱就能够一直免费续用许可证;(一般大学里面都会有,如果没有也可以通过淘宝或者其他网站激活,价格会比官方便宜)
  • IDE 套件多,而且使用体验非常统一,不同的 IDE 之间可以同步用户设置;
  • 环境设置方便,上手难度不是特别地高;
  • 功能较为全面

虽然 J 系的软件挺好,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IDE 全部基于 JAVA,所以十分占用内存,对性能也有一定的要求(Surface Pro 在播放视频时使用 J 系软件就会有明显的卡顿)。

在日常的使用中,配合 JetBrains Toolbox 软件可以有效率地管理项目(不同 IDE 的项目也可以)和 J 系 IDE,十分方便。

VS 2019

当然,我平时开发也少不了宇宙级 IDE —— Visual Studio 2019,我其实以前一直在用 VS,并且本着用新不用旧的原则(当然我知道这要考虑到兼容性的问题),毕竟新版本的 VS 新增的功能都非常好用,能增加开发效率,而且对于老项目的兼容性还能够接受。

VS 2019 不是跨平台的 IDE,这也就意味着在 Linux、OSX 等平台是不可用的。

VS Code Insider

最后一个便是 VS Code Insider,这本质上并不是一个 IDE,而是一个扩展十分丰富的编辑器(参考 Vim)。在配置完自己想要的插件之后,它能实现非常多的功能,同时也能兼顾轻便。要知道,带着 Surface (或者其他的笔记本)去图书馆,VS Code 能够比 J 系节省出几个小时的电量

VS Code 算是一个万金油编辑器了,我平时写 Markdown,改网页都会用到它。如果碰到了不支持的格式,也可以通过安装插件来解决。

VS Code 跨平台支持,甚至能够部署到网页端,很强的一款编辑器。 只可惜现在的加载速度没有以前那么快了(也许是惰性加载插件的原因?),只是比 VS 2019 快了一些。

我的日常使用

对于我目前主要的开发语言来说,我日常的 C 和 C++ 的项目(或者作业)基本是通过 VS 2019 完成,偶尔会使用 CLion 进行编程,其实 CLion 相对于 VS 2019 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

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

CLion

VS

Vim

我在宿舍或者家里进行长时间的 Python 编程开发时一般会使用 Pycharm 写代码,脱离了电源后(比如去图书馆或者去教室)我会倾向于用 VS Code。不过 VS Code 在代码提示方面还是不如 Pycharm 来的全面和高效。

Golang 和 JAVA 我目前还在学习,主要用的也是 J 系的 IDE。

其实我用这么多的不同的 IDE,其实也是在适应多个主流的 IDE 的开发流程以及操作习惯。软件行业不同公司会用不同的 IDE(比如 B 站用的就是 J 系开发后端),个人还是要顺应公司的整体使用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