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ownload 突然就倒了。
看到消息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太大波浪,我平时极少使用百度网盘,少到每一次想下东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卸载了它。
随着事件开始发酵,细节也浮出了水面:
某刘姓网友举报 PanDownload 存在隐私泄露的问题,然后警方出击逮捕了这个软件的作者(有人说这个作者年仅 17 岁),作者涉嫌非法获利 30 万。而另一面言论说作者完全是处于免费的意图搭建了服务器和软件,所获得的钱均来自于网友的捐助,而这所有的资金全部用于了服务器维护上。
这件事上实在无法盖棺定论,毕竟灰色地带,哪怕被抓了也不能够判定哪一方是绝对正确的。这一次的 PanDownload 事件就像是昨日快播的重蹈覆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技术无罪”的声浪依然此起彼伏。
不过网上更多地是讨伐百度作恶的,毕竟不是一天两天了,更何况这一次的“刘某”的确很像是百度摆的一个局。毕竟正常的情况下单纯的隐私泄露事件,是不会有警队迅速跨省办案的。
技术真的无罪吗?我一开始觉得是的,至少技术是没有国籍的,它不应该因为政治问题而在某些国家或者地区被禁止。所以之前的 GitHub 封禁伊拉克等国家的程序员,阻止相关地区的登录,我是对其抱有批判态度的。
当然,后来的我见识的多了,才开始意识到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技术无罪”这般的纯洁性只能存在于众多技术人所搭建出来的“伊甸园”之中。当它面向了大众,面向了企业,技术就开始带了目的。
互联网精神
我是一个互联网的原住民,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买回来了一台电脑,一台近万元的设备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数字世界的魅力。父母为了不让我出门,便每天晚上让我玩会儿电脑,于是我就每天打开蜘蛛纸牌和三维弹球,度过了一段懵懂的时光。
后来,我上了小学,好奇心让我开始探索互联网世界。那时候有许许多多的站长在做着免费的主机和网站服务,我在这些主机网站下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网站,内容很简单,我却折腾了一个晚上。当时兴奋地我发现只有谷歌能够搜索出来,而百度不行,因此百度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二流搜索引擎——如今看来的确讽刺。
零几年的时候上网的人不是特别多,大家在网上一团和气,贴吧博客好不热闹。不管是什么圈子,都是在最初人少的时候有着极高的平均素质,我开始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和各个方向的大佬。无论是装机论坛还是个人博客,无数人把自己领域努力的成果无偿奉献出来,网友们亦或是争论亦或是讨论,最后都不会忘了发一句“谢谢楼主,楼主一生平安”。
那时候的电驴啥都能下;
那时候的番茄花园一键重装的可深度定制的 Windows 系统;
那时候的 1 个月 5 元 30MB,还有很多人用的珊瑚虫 QQ 外挂;
那时候的 CS 十分的火,谁都在玩;
那时候的“呵呵”真的是开心的笑。
在互联网上偷了几年的菜,玩了几年摩尔庄园后,我开始学起了计算机技术,接触到了许多老牌程序员的博客,当时的博客质量一水得高,比现在的 CSDN 套娃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互联网精神,大概就是如此吧。
后互联网时代
如今当然还存在着“互联网精神”,但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网民井喷式增加,资本潮水式涌入。那时候的互联网就像是风口,一头猪也能飞起来。
老实说,当时的我也错过了好几次发展的红利。第一次是微博,我作为早期用户打算和朋友一起建立一个以科技资讯为主的微博,但是随着学业繁忙也没有做下去,粉丝也只有四五百停滞不前;第二次是知乎,我同样也是早期用户,本来想着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经营一个账号,但我怂没敢去做。知道后来看到一个互关的好友靠着自己和男朋友的故事成功接到广告,列表里一个个渐渐都成了大 V,我才觉得错过了什么。我不敢说自己多有远见,毕竟我也没想到如今的微博和知乎随着大量用户涌入已经今非昔比,而且我的确没有额外的时间去追随风口。
一句话,太年轻。
后来我对互联网的印象开始慢慢改变,最终成了如今这副模样。大量资本入场,互联网开始因为版权而大量封禁不合规内容;限于内容审核也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被删除,整个互联网似乎在渐渐变得“健康”,但似乎也丢掉了什么东西。
这就像是从以前的田园生活发展到了现在的城市生活,一切服务都更加便利了,但是为了适应更多地人群,限制多了,围墙也高了。
互联网的秩序以及发展已经让它丢了很多东西,互联网精神也只能成为少数社区的桃花源遗风。我十分怀念那样的环境,可惜已经大不复存了。
但这并不代表我十分崇尚互联网精神下的那段日子,我依然认为互联网如今的发展趋势是合理的,它能让整个环境更加健康,利益最大化。